为积极贯彻“公信教育”,进一步加强学校、家庭联系工作,家校形成合力,共同做好教育工作,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,促进相互了解,加强配合,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量,促进学生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方面全面健康的发展,特制定如下家校联系制度。
目的;
1、沟通意见:增进学校与家庭间相互了解与合作,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,提升教育效能。
2、培养感情: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求,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亲睦感,联系师生情感,促进家长、学生、教师间的合作。
3、掌握情况:
(1).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生活情形,作为辅导学生的参考。
(2).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与家庭教育的情形。
4、指导家庭教育:
(1).指导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正确认知与行为。
(2).指导学生家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。
实施内容:
1、学校涉及学生收费等相关事务的实施采用家长函形式征求家长意见,开展相关活动用书面形式通知家长,做到一事一议,有传必达,避免遗漏。
2、学校网站设立“家长频道”一栏,家长及教师通过网络,针对一些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。
3、系部设立“系主任信箱”,开通“系主任热线”,扩大家长对学校、系部教育的知情权、评议权、监督权和参与决策权。
4、家访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手段,要求教师平时通过对特殊学生家访、电话访问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,及时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势态。本制度对家访工作有具体阐述。
5、电话联系制度:为使联系快捷、省时,班主任要建立本班学生电话联系簿。
6、系部把家校联系工作纳入“班主任工作考核”及“教师日常工作考核”,使家校联系活动定质定量,真正落实到实处。
家访的形式、范围、内容与要求:
1、家访的形式:
(1)上门家访:教师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,到学生家中访问,与家长沟通,相互了解情况。(有条件、顺路)
(2)家长来访:家长主动到学校或教师家长访问,交流学生学习与思想品德的发展。
(3)通知家长来访(以下简称“约访”):因某件事情,而由学校或有关教师通知家长到学校,相互沟通处理。
(4)电话访问(以下简称“电访”):教师通过电话的形式,与家长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。
(5)书信及电子邮件(以下简称“信访”)等。
(6)每学期末发放《家长通知书》。
2、家访的分类:
(1)常规家访: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学期中及寒暑假期间,对所有学生有计划地上门访问,与家长进行沟通,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。
(2)重点家访: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班内特殊类型的学生进行重点家访,增加家访的次数,努力帮助特殊类型家庭的学生解决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。特殊类型学生包括:贫困家庭学生、行规偏差生、学习困难学生、单亲学生、孤儿及智障学生等。
(3)立即家访:对因病缺课两天以上、家庭发生重大变故、学生本人发生伤害事故或家长发生重大事故、无故缺席旷课、严重违规违纪学生或发生其它重要问题、获区级以上奖励学生,要求班主任在第一时间进行家访。
3、家访的指标要求:
(1)常规家访:班主任每学期家访不少于2人次;寒假期间家访不少于5人次;暑假期间家访不少于8人次。
(2)重点家访:班主任对每一名特殊类型学生在常规家访的基础上,每年增加1~2次家访,寒假期间为必访对象。寒假期间,对特殊类型学生,要将《家长通知书》送到学生家长手中,同时进行家访。
(3)立即家访:对每一名符合“立即家访”的学生,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上门家访。
4、家访的范围:
(1)班主任家访的对象为本班全体学生。如同时担任其它班级授课任务的,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家访。
(2)任课教师的家访对象为所任教班级学生。
5、家访的内容:
(1)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实际情况,包括学习情况、思想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。
(2)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实际情况,包括自主学习、家务劳动、对待家长及长辈态度等。
(3)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、经济状况、环境、教育等情况。
(4)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。
数理科学系